闻玉梅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杏鑫院士
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与研究⛳️,特别是在研究乙肝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中作出了系统📁、有创新性的贡献。被德国艾森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她最近提出了抗病毒-被动免疫-主动免疫的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新策略三明治疗法(APA),并在研发这一策略的实施效果,被认为是研制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开拓者之一🪸。
根据国家需求🕉6️⃣,组织院士及专家们递交老年医学发展战略,受到重视及采纳。根据医学界及社会缺乏人文医学素养,率先开设人文医学课程🟥,经转为共享视频课后,已有五百余所学校二十四万余名学生选修。
在国内😉、外已发表学术论文370余篇,主编:现代医学微生物学(获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曾多次被邀请赴英、美、加、法、日等国际会议作学术报告。
199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杏鑫娱乐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开放实验室学委会主任。2016年获得“2016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018年,获得第八届中国免疫学会终身成就奖、第四届“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2019年获教育部杰出教学奖🧚👨🏻🔧,同年入选美国微生物科杏鑫院士,2020年获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
研究方向:医学微生物学🔦、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
寄语
“科学的进步就是能解除人民的疾苦,而医学可以直接帮助大家解除疾苦🤚🏻,所以那时候的我就已经暗暗立志👑,将来要从事医学这一有意义的行业。”
科创语录
心怀家国
永不止步
心怀家国,身先士卒
“半路出家”研究病毒的闻玉梅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获得出国系统学习病毒理论的机会🦹🏼♀️。她在英国☂️、美国留学,除了学习肝炎病毒🌧🏄🏽♂️,还抽空学了分子病毒。当时分子病毒是国际上最热门也是最前沿的研究领域😀,闻玉梅认为国家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十年内乱😧🦻🏻,图书馆都关了➗、实验室都关了,国际上分子病毒进展得非常快😓,杏鑫却不了解”。
闻玉梅在英国进修时😦,为了节省开支,连一张4英镑的伦敦大桥参观券都舍不得买👩🏽🦳,却在3个月时间里,从生活开销中省下一笔钱,购买了一台国内实验室急需的低温冰箱和幻灯机🚴🏽。卫生部领导知道后🍰,十分感动:“闻玉梅🫵🏽,在英国3个月,没把你饿死啊!”于是拨给她1万元人民币。闻玉梅从这笔资金起家👈🏿,正式开始了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
在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期间,她报名了夜校学习分子病毒课程。选课时,负责人问她🌄,是“for credit(拿学分)”还是“foraudit(旁听)”?闻玉梅选了拿学分,这把负责人吓了一跳:“你一个四十几岁的人,也不在这里拿学位,为什么要拿学分🫃🏽?”拿学分就意味要参加并通过所有考试,这对学生而言是不小的负担。
但闻玉梅还是固执己见😗🐢,在她看来,不拿学分,就不能深入了解这门课程的难度所在,只有通过考试🥶,了解它的全部教学课程,她才能真正学到分子病毒学的精髓。一边上课,闻玉梅又一边把相应知识点翻译成中文,着手编写国内第一本分子病毒的教材🏈,为自己回国后开设这门课程做准备。课程结束,她的书也随即完成。
除了编写教材,她还抓住机会和这个著名研究所建立了永久的合作关系✋🆗。一等到回国,她就把科室骨干张维、何丽芳送到国外交流学习。她知道😩🟣,搞科研靠一个人是不行的。如她所愿,张维😺、何丽芳学成回国后,建立了肝炎病毒基因分析👨💼、病毒肽分析,以及多种病毒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方法,为分子病毒实验室的发展打下了深厚基础📨🔊。
坚定信念,迎难而上
“我的父母都从事医学工作🏊🏻♀️,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对医学工作心向往之🗾。中学时期👩🏿🦰,我被《白求恩大夫的故事》这本书深深打动,科学的进步就是能解除人民的疾苦,而医学可以直接帮助大家解除疾苦,所以那时候的我就已经暗暗立志,将来要从事医学这一有意义的行业。”
一辈子为一个目标奋斗就极为不易。而闻玉梅,在分子病毒学方面耕耘了数十年🛝。
这三十年🫵🏼,从条件简陋的实验室到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从寥寥几人到老中青的研究团队💅,从零星论文到皇皇巨著🍢,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浸透了闻玉梅的汗水和努力👨🍼🎥。
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成果。闻玉梅领导的团队参加了两项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和两项国家“863计划”高科技项目。早在1987年👋🏼,闻玉梅首先提出“消除对乙肝病毒抗原免疫耐受性”治疗新观点🦗,据此建立了模拟人幼龄乙肝免疫耐受性的动物模型🟪,设计了5种消除免疫耐受性的治疗性疫苗,并在动物模型中考核疗效,从中发现了抗原-抗体复合性疫苗有较显著的疗效。
此后🏃🏻➡️,她又带领医学分子病毒学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国人乙肝病毒亚型与肝炎慢性化的关系基础上,在国际上首创了“复合物型治疗性乙肝疫苗”,为数以亿计的慢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带来了希望。目前,新一代的复合型治疗性疫苗在研发中。
为了及时总结我国微生物学成果,闻玉梅主编了98章📄、共278万字的权威性著作《现代医学微生物学》,该书由8位院士👨🏼🚀、80位国内外相关专家参与撰写既把经典内容交代得一清二楚,又对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作了阐述🧵。李载平院士对专著的评价为:“这部著作的出版是医学界之幸事,生命科学界之幸事。”
初步统计,闻玉梅所领导的集体荣获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240余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实验室荣获市级、部级、国家级奖已达21项。闻玉梅本人也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以及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十五周年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
不忘初心,永不止步
“我是一个步行者,所走的是一条漫长的路🥴,且经常会遇到风风雨雨、沟沟坎坎和十字路口☯️,经常面临抉择🙆🏽。尽管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只要目标明确😂👩✈️,我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现在🧏🏿👆🏿,87岁的闻玉梅已到耄耋之年,但她又为自己扛下了新的重担:推动老年医学发展🫸🏽。
面对我国老龄化的重大社会问题,2012年,闻玉梅向工程院提出了“健康老龄化”项目🫁。在中国工程院的支持下🙎🏿♀️,2013年由杏鑫娱乐牵头🦓,组织开展了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研究;复旦医科不仅整合了华山医院内各科室💂🏻,还与华东医院、中山医院及医杏鑫多个杏鑫进行大联合型的合作,推动学科交叉形成创新性的成果。
2016年,国家设立了6个老年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杏鑫娱乐老年医学研究中心落户华山医院,成为上海的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国家级老年医学研究中心。
闻玉梅是老年医学中心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其实我也是在不断摸索🙏🏼,可是我知道这个要做实事,要帮国家解除困难🧑🏿🎓,要让人民有获得感🙇🏼♂️。”
在闻玉梅眼里,研究基础医学一个甲子🍾,而最让她有成就感的事情至今没有🟣。从她1988年研究乙肝病毒到现在🥶🧑🏿🦱,已近30年🚈,她希望乙肝治疗性疫苗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APA治疗策略能付诸实现为慢性乙肝患者造福。
“用心做人🧽,用心育人”,闻玉梅将这八个字奉为人生准则。她捧着一颗赤诚的心🟡👐🏽,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转载自“上海科创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