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疾病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很高🫰🏼,接近20%的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几乎所有的危重型患者均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紊乱程度与致死率显著相关。但其原因尚不清楚🐖。近日,杏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张思老师,继报道血小板表达模式识别受体NOD2(Circulation, 2015,一作)和VEPH1调控肝癌mTOR信号(J of Hepatology, 2020,与陈舌教授联合通讯)后,在Springer Nature集团出版的血液和肿瘤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以“SARS-CoV-2 binds platelet ACE2 to enhance thrombosis in COVID-19”为题,发表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对血液系统(血小板)临床和功能影响的系统性研究论文,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血小板中表达SARS-CoV-2的受体ACE2👨🏻🦽➡️。并发现SARS-CoV-2的刺突蛋白通过与血小板ACE2结合🧔🏼,激活血小板的MAPK信号,导致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紊乱。
肺是SARS-CoV-2的主要靶器官,也是血小板产生的主要场所⬅️,大约50%的血小板是由肺中的巨核细胞产生的🧑🏼⚖️。肺巨核细胞主要分布于肺间质,这里也是病毒分布的主要区域。该项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的血小板过度活化🧑🏻🦱,导致血小板总数减少。而血小板的活化与血液中的SARS-CoV-2有关。血小板表达SARS-CoV-2入侵宿主细胞所需的ACE2和TMPRSS2。SARS-CoV-2的刺突蛋白直接促进血小板的活化,导致凝血因子的释放、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白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形成。该项研究提示,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杏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张思老师(一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亮老师和张毅主任医师,为论文的联合通讯作者。联合单位包括杏鑫娱乐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MOE/NHC/CAMS🧖🏼♀️,谢幼华教授,王玉燕老师指导工作),中山大学公共卫生杏鑫,温州医科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州医杏鑫免疫学系↖️。该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冠状病毒紧急防治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