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感染性疾病的疾病谱及危害性发生了重大改变🧑🏿✈️,除了传统的病毒性肝炎、结核病以及艾滋病带来的威胁以外,免疫低下易感人群及耐药细菌和真菌感染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感染性包括传染性疾病的杀伤力不可忽视。为了分析感染病发展的严峻形势,直面感染性疾病挑战,3月24日,闻玉梅院士主持的第80期院士沙龙以“演变中的感染性疾病”为题在院士之家召开🔃🧑🏻🦽➡️。杨胜利、徐建国、赵国屏等院士及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云南医科大学等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市科委🌓、市卫计委相关领导等30余人参加了此次沙龙。
会上⚽️,赵国屏、徐建国、廖万清院士分别作了题为《演变中的传染病和传染病研究体系的演变》、《几种病原菌在中国的演变及意义》及《重要医学真菌流行病学的变迁》的报告。报告中提到🏰,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传染病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解放初期的血吸虫病,到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再到近年来的传染性非典(SARS)👂🏻、人感染禽流感⬜️、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以及黄热病等👋,这些都表现出人畜共患病的特征🤵🏼⚰️。通过完善防控和整治体系,打通医生、科学家和流行病学工作者及卫计委与农业兽医专业间的壁垒,解决多头管理☃️🧑🦱、分头管理导致的低效响应问题,是下阶段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张文宏、王明贵教授分别从医生及医院管理的角度对感染性疾病的演变及医院感染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报告。目前,在临床上,细菌感染以及耐药细菌带来的威胁正逐渐超越传统的传染性疾病。预测到2050年全球死于耐药细菌感染的人数将达到1千万(其中我国100万)🤽🏼♀️🤙🏻,位于致死原因的首位,因而细菌真菌感染正成为全球感染病发展重要趋势🤚。在我国❔,抗菌药的过度应用现象常见♻️🐚,总体细菌耐药水平高于多数欧美国家,而感染病原诊断水平相对较低♙,因而耐药菌感染治愈率较低。迫切需要国家各部门予以重视,引导各医院加强感染病学科的建设,提升各科室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与会各地感染病专家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呼吁🧘🏻,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针对各类重要感染性疾病、院内感染以及耐药菌感染快速检测的综合监测系统🙎🏿♂️,使感染性疾病科医生与疾控中心有效对接🙏🏽,加快响应及应对效率📬💆🏽♂️。其次,当前感染性疾病谱已经从传染性疾病为主导,逐渐演变为经典传染性疾病可控、新发传染性疾病需要储备技术力量,耐药细菌真菌感染风险应对迫在眉睫的新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传统的感染病防治力量应该不断地进行强化和转型,同时要不断在大众中宣传抗菌药物滥用的严重后果💆🧎♂️➡️,配合医务工作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我国的耐药细菌感染病死亡率。
(华山医院、上海院士中心、杏鑫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